柏子養心丸是昆明老輩人常用的中成藥。過去,一些年老體弱的人,在床邊常常放著這種藥,用它來安神助眠?,F在,它依然是補氣養血的安神藥。
柏子養心丸來源于明代彭用光編著的醫學叢書《體仁匯編》。自明代以后,可能該書隨軍醫傳入云南,于是本省逐漸使用這一中成藥。當時,這個藥用來治勞欲過度,心血虧損,精神恍惚,夜多怪夢,怔仲驚悸,健忘遺泄等病癥。
同其它中藥一樣,昆明的柏子養心丸大致出現在清朝中晚期。那時,昆明開始出現手工作坊,制丸藥。那時的作法是,先把柏子仁蒸熟,放入研缽內搗成泥,其它藥磨成粉末,拌勻,再用蜜煉成丸,有梧桐子大小即可。藥肆多為私人開設,醫與藥并行,醫師兼藥師。藥鋪僅有一兩人或三五人打理。制成的丸藥數量有限,僅為上門的患者制售。
1952年,昆明民生街上的仁壽堂,店主叫杜春榮,制造柏子養心丸出售。他煉制的柏子養心丸,由柏子仁、茯苓、棗仁、生地、當歸、五味子、朱砂和甘草八味組成,繼承了以往的傳統藥方。因其療效顯著而深得患者信服。
在長期的使用中,柏子養心丸的成分不斷變化。解放前的私人藥鋪尤其如此。配制的處方龐雜,成分不統一。解放后,1954年,昆明市人民政府衛生局組織國藥業同業工會制定統一的藥方,柏子養心丸才按規定的成分、份量配制。柏子養心丸,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口芪和黨參兩味藥材??谲勿B陰補氣,黨參滋陰降火。增加后,滋陰清熱的功效更加突出。這一調整,一直沿用到現在。